历史沿革

2008年1月 — 至今
温州医科大学附属乐清医院/乐清市人民医院
2008年
1月,授予温州医学院(现为温州医科大学,下同)附属乐清医院(筹)。
5月~8月,接收4名四川汶川地震伤员,获全省卫生系统汶川大地震抗震救灾先进集体荣誉称号。
2009年
1月,经温州医学院严格评审并批准为温州医学院附属乐清医院。
12月,与贵州省三穗县人民医院签订三年对口支援协议。
2010年
7月,建筑面积3万余平方米的综合大楼投入使用。
2012年
12月,与贵州省麻江县人民医院签订对口支援协议,帮助该院完成血液透析科的开科建设。
2014年
11月,白石分院挂牌成立,建立基层首诊、分级诊疗和双向转诊制度。
2016年
12月,扩建工程(医疗急救大楼)顺利结顶。该工程为乐清市2013年度重点工程之一,总建筑面积4.2万余平方米。
2017年
2月,乐清市胸痛中心建设启动。
5月,乐清市慢病管理中心成立。
7月,我院与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开展医疗协作。
12月,胸痛中心通过国家胸痛中心认证。
2018年
6月,医疗急救大楼主体工程竣工。
9月,中国创伤救治联盟乐清市人民医院创伤中心启动。
11月,乐清市人民政府与华大基因合作开展无创产前基因检测项目,我院获无创产前基因检测采血资格。
11月,积极贯彻落实“最多跑一次“改革。
2019年
5月,医疗急救中心启用。
3月,成为乐清市人民医院医共体牵头单位,有成员单位16个。
2020年
1月,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兆申工作站成立。
1月~3月,做为乐清市唯一一家新冠肺炎定点医疗机构,为全市取得疫情防控阶段性胜利做出了重要贡献,获温州市抗疫先进集体称号。之后,全面实行疫情常态化防控。
5月,乐清市远程医疗服务中心正式启用,覆盖全市5家公立医院、31家基层卫生院。
7月,重设儿科。
11月,获“清廉医院”建设示范点称号。
12月,获乐清市直机关“党建示范点”称号
2021年
1月,成立首个博士工作站——呼吸专业邵逸夫博士工作站。
6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傅国胜博士科研工作站成立,打造心血管医疗高地。
7月,国家感染性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博士工作站揭牌。
1993年12月 一 2008年12月
乐清市人民医院
1993年
12月,乐清撤县设市,乐清县人民医院改称为乐清市人民医院。
1995年
8月,通过国家级“爱婴医院”验收。
1999年
12月,医院迁建工程一期工程开工。
2003年
1月,整体从乐清市老城区搬迁至新中心区。新落成的医院占地面积124.5亩,建筑面积53796平方米。
2004年
12月,经浙江省卫生厅评审后,确定为三级乙等综合性医院。
2006年
2月,浙江省卫生厅、浙江省环境保护局授予“绿色医院”称号。
1956年5月 — 1993年11月
乐清县人民医院
1956年
5月,遵照上级统一规定,卫生防疫股划出建立县防疫站,卫生院改称为乐清县人民医院。
1969年
7月,乐清县革命委员会决定把乐清县人民医院与乐清县防疫站合并为一个单位,定名为乐清县人民防治院。
1970年
10月,乐清县革命委员会决定把乐清县防疫站从乐清县人民防治院中分出,建立乐清县卫生防疫站。
1972年
7月,恢复原名,仍称乐清县人民医院。
1974年
12月,改称为乐清县人民医院革命委员会。
1979年
5月,撤销革命委员会,复称乐清县人民医院。
1984年
下半年开始,医院迈出了改革的步伐,积极开展创文明医院活动。
1988年
7月,浙江省卫生厅授予“文明医院”称号。
1990年
10月,经温州市卫生局和省卫生厅检查、评审合格,被确定为一级甲类医院(省定标准,相当于卫生部评审标准二级乙等)。
1941年7月 — 1956年4月(民国三O年-1956年4月)
乐清县卫生院
1941年
7月,根据省府卫生处要求,筹建乐清县卫生院,取代了乐清医院。1942年,县政府令卫生院改称为乐清县时疫医院。一段时间后,复称乐清县卫生院。
1946年
12月,省府卫生处批准成立乐清县公立医院。
1947年
元月,公立医院开诊,乐清县卫生院在乐清县公立医院建立并将房屋、用具转归公立医院使用后,迁到县政府大院里面(现人武部大院内)。
1948年
12月,县卫生院又迁到位于乐成镇西门的梅溪书院。次年又从梅溪书院搬到北大街节孝祠。
1949年
5月,乐清县解放;
6月,县民主政府接收了公立医院,仍名乐清县公立医院。前乐清县卫生院同时撤销。
1950年
5月,改称为乐清县人民政府卫生院。
1927年7月 — 1935年(民国16年-民国24年)
乐清医院
1927年
民国16年7月,以乐成洪叔翰为首在乐成办起一所西医医院,定名乐清医院,借租乐成镇县学巷的屠氏宗祠为院舍。
1931年
民国20年春,洪式闾博士捐出其父六十寿辰亲友所赠的全部礼金和祖业洪氏林牧场的一部分(原门诊部,现人民路8号)为地基,筹建新院舍。许多地方开明人士也纷纷捐钱。
1935年
迁入洪氏林牧场。